•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lú huā

芦花

作者:罗邺 
fú lù cóng kāi xuè sè yīn     wǎng wú míng zì duì kōng shān
拂露丛开血色殷   枉无名字对空山
shí féng wǔ dié xún xiāng zhì     shǎo yǒu xíng rén chuò zhào pān
时逢舞蝶寻香至   少有行人辍棹攀
ruò zài hóu mén kàn bù zú     wéi shēng jiāng àn jiàn rú xián
若在侯门看不足   为生江岸见如闲
jié gēn bì jìng shū táo lǐ     zhǎng jìn dū chéng zǐ mò jiān
结根毕竟输桃李   长近都城紫陌间

《芦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芦花》由唐代诗人罗邺所作,全诗通过对芦花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其命运的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1. **拂露丛开血色殷,枉无名字对空山,**
- 这句诗描述了芦花在晨露的滋润下绽放的场景,花色鲜艳如同殷红,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字,只对空山默默开放。这里的“血色殷”可能是一种夸张的形容词,用来强调芦花在晨光中呈现出的鲜艳色彩。

2. **时逢舞蝶寻香至,少有行人辍棹攀,**
- 这句描绘了芦花吸引蝴蝶前来寻觅香气的场景,同时也提到很少有人会停下船只或脚步来欣赏这美景。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芦花虽美,却因少有人知而显得孤独。

3. **若在侯门看不足,为生江岸见如闲,**
- “若在侯门”意味着如果芦花生长在富贵人家的庭院中,人们肯定会对其赞不绝口,然而,芦花生长在江岸边,虽然也静静地绽放,却显得清闲自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芦花自然生长状态的羡慕和赞美。

4. **结根毕竟输桃李,长近都城紫陌间。**
-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指出虽然芦花在江岸自然生长,但终究不如桃李那样在都城繁华之地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的“紫陌”是指都城中的繁华大道,意味着桃李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栽培。整句诗表达了对芦花虽自然却少人知的惋惜,同时也暗含了对桃花、李花等其他花木在不同环境中的命运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芦花的描绘,既赞颂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也通过对比抒发了对芦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命运差异的思考。

《芦花》古诗词赏析:

《芦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描绘芦花的自然形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描绘芦花的生长环境**:“拂露丛开血色殷, 枉无名字对空山”。首句“拂露丛开血色殷”描绘了芦花在露珠的映衬下,仿佛殷红的血色般鲜亮,生动地展示了芦花在清晨的湿润环境中绽放的美丽景象。而“枉无名字对空山”则表达了芦花虽美,却鲜为人知的现状,暗示了诗人对平凡之美不被重视的感慨。

2. **颔联描绘芦花的日常活动**:“时逢舞蝶寻香至, 少有行人辍棹攀”。这两句通过蝴蝶的探访和偶尔经过的行人的驻足观赏,展现了芦花日常的自然生态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芦花虽静默,却能够吸引自然界中的生命前来欣赏,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3. **颈联表达对芦花的特别青睐**:“若在侯门看不足, 为生江岸见如闲”。这两句诗对比了在豪华的侯门与在江岸自由生长的两种情景,表达了对芦花在自由环境中生长的羡慕之情。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高门大宅里也能见到芦花,却不如它生长在江岸,自由自在,无人打扰。

4. **尾联揭示对芦花的最终评价**:“结根毕竟输桃李, 长近都城紫陌间”。这里的“结根”指的是芦花的生长环境,“桃李”则比喻那些在城市中得到更多关注与栽培的植物。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芦花虽处紫陌之间,却仍显得格外清幽和不受世俗尘埃所染的看法,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综上所述,《芦花》这首诗通过对芦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由与繁华的思考。通过芦花的形象,诗人传递了一种对平凡之中蕴含的美和对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向往。

罗邺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